书虽然博学,但在治国经验和治吏经验上欠缺;其余朝廷诸公,比他们皆差一筹。”
&esp;&esp;李隆基想了想,向李适之回答到。
&esp;&esp;“圣人英明!”
&esp;&esp;李适之向李隆基拜礼的时候,将心放下。
&esp;&esp;“我觉得七郎可为上将,卿觉得如何啊?”
&esp;&esp;李隆基郑重向李适之说道。
&esp;&esp;“父亲不会不解儿子,臣也认为七郎有上将的才能。”
&esp;&esp;李适之没有虚伪的推脱。
&esp;&esp;“朕相信这是文武百官可以看到的。可皇甫将军怎么安排呢?”
&esp;&esp;李隆基又询问李适之的意见。
&esp;&esp;皇甫惟明久经沙场,只有今年一场败仗。
&esp;&esp;不能因此就剥夺其官职,那样会寒边将的心。
&esp;&esp;况李瑄在积石军立功,离不开皇甫惟明的支持,所以李隆基想善待他。以后还可以再启用为上将。
&esp;&esp;“臣离开后,不仅多出左相的位置,还空兵部尚书。这个位置,本就是为文武双全的人准备。”
&esp;&esp;李适之意有所指地答复李隆基。
&esp;&esp;皇甫惟明有十几年文官经历,最高任司农卿。
&esp;&esp;又是大唐少数出使过吐蕃的将领。
&esp;&esp;“这样的话,就没什么好议论了。”
&esp;&esp;李隆基让李适之来案前,并抓住李适之的手说道:“三郎养好身体,以后可再辅佐我。”
&esp;&esp;“臣只要身体无恙,哪怕是当太守也要为国效力。如果还是糊涂,成为县令,亦是愧对百姓。”
&esp;&esp;李适之说话的时候眼睛通红,泪流不止。
&esp;&esp;“即使养病,也当有尊位!”
&esp;&esp;李隆基感慨地说一句。
&esp;&esp;随后,邀李适之一起就食。
&esp;&esp;完罢,李隆基令羽林军驾车,将李适之送回左相府。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