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配合淡马锡的工作,同时监督淡马锡的一举一动,定期向朝廷汇报。”
&esp;&esp;陈景恪强调道:“一举一动,事无巨细,全部都要汇报。”
&esp;&esp;监视淡马锡,是朱元璋的意思,也是陈景恪自己的想法。
&esp;&esp;新宗藩体系和帝国计划,对大明对这个时代,都是前所未有之事。
&esp;&esp;谁也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实施。
&esp;&esp;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更是无法预料。
&esp;&esp;陈景恪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
&esp;&esp;为了防止淡马锡出乱子,就必须要对它施加监管。
&esp;&esp;锦衣卫、监察使,是明面上的监察机构。
&esp;&esp;但这远远不够,这两个群体很可能会和淡马锡势力勾结,从而欺上瞒下。
&esp;&esp;而且在那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淡马锡的势力真出问题了。
&esp;&esp;就凭锦衣卫和监察使那几个人,也很难有太大作为。
&esp;&esp;朱桢不一样,楚国就在南洋本地,靠近淡马锡。
&esp;&esp;他手中有还有军队,可以直接出兵。
&esp;&esp;关键是,他是大明的亲王,和大明利益一致,不怕他反叛。
&esp;&esp;可以说,他才是确保淡马锡不会失控的最后一个环节。
&esp;&esp;朱桢也不傻,马上就知道,淡马锡是朝廷经略南洋的核心。
&esp;&esp;为何监督他懂,就是怕那里天高皇帝远出了乱子。
&esp;&esp;朝廷还是更相信他这位亲王的,所以才让他监视。
&esp;&esp;但这个配合说的就太笼统了。
&esp;&esp;朝廷要在淡马锡做什么,他要如何配合?配合到什么程度?
&esp;&esp;还好,陈景恪接着就介绍了详细的情况,最后总结道:
&esp;&esp;“淡马锡的作用有两个,其一扼守麻六甲海峡;其二在南洋推广、管理宝钞。”
&esp;&esp;“搞商业也是为了更好的推广宝钞……”
&esp;&esp;朱桢疑惑的问出了一个很多人问过的问题:“可以直接下令各藩属国使用宝钞,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
&esp;&esp;朱雄英反问道:“如何让宝钞流入藩属国?大明直接赏赐?还是强行用宝钞购买藩属国的货物?”
&esp;&esp;朱桢下意识的想说,强买咋了,藩属国还能反悔咋地?
&esp;&esp;话到嘴边才反应过来,自己就是被强买的那一个,顿时就将话又给咽了回去。
&esp;&esp;“太孙英明,我大明乃宗主之国,自当为天下表率,岂可强买强卖掠夺藩属国货物。”
&esp;&esp;朱雄英差点笑出声,这脸变的是真快啊。
&esp;&esp;“所以,通过正常的贸易,将宝钞流入藩属国,是大家都能接受的。”
&esp;&esp;“大明会从藩属国购买一些货物,也会向他们出售货物。”
&esp;&esp;“如此,既能实现物资交换,补充各自所需,又能让宝钞流通起来。”
&esp;&esp;“淡马锡就是大明打造的商业之城,旨在推动、管理藩属国之间的正常贸易,从而实现宝钞的流通。”
&esp;&esp;朱桢由衷的道:“太孙英明,我一定会配合淡马锡的工作,同时监视好他们。”
&esp;&esp;接着陈景恪给他讲了一些淡马锡的规章制度,让他心中有个谱。
&esp;&esp;听完之后朱桢再次感到震惊。
&esp;&esp;本来他以为商业之城只是个比喻,没想到竟然真的要围绕商业来打造。
&esp;&esp;所以得规章制度,都只有一个目的,打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秩序。
&esp;&esp;这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以至于产生了质疑:
&esp;&esp;“这……将商贾之道的地位提到如此之高,太过惊世骇俗了。”
&esp;&esp;陈景恪严肃的道:“大明面临的也同样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要敢于跳出前人的窠臼,走出一条适合我们的道路。”
&esp;&esp;“否则,我大明要如何统治这广阔的疆域。”
&esp;&esp;朱桢说道:“新宗藩体系就挺好的啊,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呢?”
&esp;&esp;陈景恪说道:“然后呢,重蹈商周覆辙?”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