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特定勋章可以不用给予特权,就是纪念性质。”
&esp;&esp;“常设勋章就要有特权了,比如最低一级的勋章可以见官不拜。”
&esp;&esp;“最高级的勋章可以获得俸禄,逢年过节朝廷要给予奖赏,还要能惠及家人等等。”
&esp;&esp;老朱自然能看到勋章的积极意义,对此非常感兴趣,但他也有自己的顾虑。
&esp;&esp;“就怕后世子孙不屑,乱发勋章导致制度败坏。”
&esp;&esp;陈景恪说道:“真要出了不肖子孙,就算没有勋章,制度该败坏还是会败坏。”
&esp;&esp;“咱们不能因噎废食,至少目前它是有大用的。”
&esp;&esp;老朱点点头说道:“言之有理,勋章的事情你和雄英商量着来吧。”
&esp;&esp;“先拿东南救灾之事做个实验,看看实际效果,常设勋章的事情先不急。”
&esp;&esp;见他答应,陈景恪非常高兴,立即找到朱雄英商议此事。
&esp;&esp;还将前世常见的勋章设计图案画出来,给他提供参考。
&esp;&esp;哪知,朱雄英对此也非常积极,兴致勃勃的画了十来种造型。
&esp;&esp;你还别说,每一样造型都挺美观,还有意义。
&esp;&esp;但陈景恪总觉得哪里不对,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好家伙莫非你想当勋宗?
&esp;&esp;一想到明勋宗这个谥号,陈景恪就有些绷不住。
&esp;&esp;玩笑归玩笑,两人合计了半天,最终还是选择了最朴实无华的圆形,整体以黄铜为材质。。
&esp;&esp;正面图案则采用了大禹治水的典故。
&esp;&esp;大禹头戴蓑笠手拿锄头,身后是一群奋战的勇士,众人的脚下踩着的是汹涌的波涛。
&esp;&esp;背面有一行小字,黄历四零九零年建章五年,东南抗洪云云。
&esp;&esp;作为图案的主要设计者,朱雄英自然是非常满意。
&esp;&esp;陈景恪也觉得非常具有意义。
&esp;&esp;毕竟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而大明派军队赈灾,也是开历史先河。
&esp;&esp;用这个图案,具有多重意义。
&esp;&esp;最终图案呈送朱元璋,他自然也没有异议,就下旨着工部赶制。
&esp;&esp;等抗灾的将士们归来,就举行授勋仪式。
&esp;&esp;-----------------
&esp;&esp;很快,大明周报的加刊再次发行。
&esp;&esp;这一期只有一篇文章,就是朱元璋亲笔写的讣告,对牺牲将士们进行表彰。
&esp;&esp;并再次强调了对他们的封赏,一律按斩首十级计算。
&esp;&esp;赏赐之类的,一并送往其家中。
&esp;&esp;同时还决定,要在东南修碑,以纪念此次事件。
&esp;&esp;所有牺牲将士们的名字,都将被刻在碑上。
&esp;&esp;接下来就是牺牲的一百六十四名将士们的名字、籍贯、生平事迹等等。
&esp;&esp;可以说,这一期报纸就是一个特殊的讣告。
&esp;&esp;面向天下人的讣告。
&esp;&esp;有人不以为然,认为那些人救灾确实有功,可也不值得朝廷如此高规格的对待。
&esp;&esp;今日报纸上发讣告,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还要不要发?
&esp;&esp;打仗牺牲了,要不要发?
&esp;&esp;如果不发,战死沙场的将士们,会不会有意见?
&esp;&esp;但这些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意识到了朝廷的目的,认为高规格对待树立规矩,是有必要的。
&esp;&esp;尤其是民间,对这份讣告更是非常的认同。
&esp;&esp;关键是,他们从讣告里看到了不一样的信息。
&esp;&esp;原来大明的军队不只是能杀人,真的还能用来救人。
&esp;&esp;对于牺牲将士们,充满了感激,主动传播他们的事迹。
&esp;&esp;不少人采购了烟花爆竹纸钱一类的祭祀物品,在十字路口进行遥祭。
&esp;&esp;牺牲将士的家人,也受到了乡邻的称赞。
&esp;&esp;官吏是最能体察上意的,他们也立即出动,去慰问牺牲将士的家人,并在经济上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