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可你并非秦国公子,凭什么许诺?你们秦国又是依仗着什么,敢说覆灭夏国?”
&esp;&esp;云嫔的父亲虽是帝师,却不是土生土长的夏国人。她们家祖上其实是海国人,但是早几代就迁居夏国任官了。
&esp;&esp;乱世中不讲究祖籍,就像大秦多的是祖籍六国的功臣帮着他们灭六国。
&esp;&esp;是以云嫔的父亲能有机会在海国灭亡后成为太子太师,而不是被先帝提防他是否会偷偷洗脑太子、为海国复国努力。
&esp;&esp;不是因为先帝相信帝师对夏国的忠心,是他单纯的觉得这些来外头发展的人才就没什么对国家的忠诚可言。
&esp;&esp;他们或许会忠君,对自己的伯乐君主掏心掏肺。但是故国就免了,没有帮自己和帮自己钦佩的国君实现理想抱负重要。
&esp;&esp;要不怎么一到汉朝就开始疯狂宣扬爱国思想,不就是怕再出现这种事情吗?效果还挺显著的,不少人见不得大汉灭亡。
&esp;&esp;先帝不信帝师忠于海国。
&esp;&esp;扶苏也不信帝师忠于夏国。
&esp;&esp;这不就巧了吗?
&esp;&esp;人才都是可以挖墙脚的,能挖一个是一个。没必要计较那么多,挖到就是赚到。
&esp;&esp;跟随帝师长大的云嫔也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她不觉得转投他国有什么问题。唯一需要顾虑的,就是秦国到底有没有那个本事说到做到,还是他们单纯在说大话。
&esp;&esp;扶苏笑吟吟地反问:
&esp;&esp;“就算我们做不到这些,你云家又有什么损失呢?”
&esp;&esp;云嫔微愣,继而笑了:
&esp;&esp;“是啊,我只是云家的女儿,并非男子,又能有什么损失呢?”
&esp;&esp;贵族女眷从来不被当做继承人培养,但需要的时候,又得靠出卖身体撑起整个家族。
&esp;&esp;扶苏给了云嫔一个准话:
&esp;&esp;“大秦有九成的把握覆灭夏国,我与公子正入夏,正是为了探寻夏国的积弊和夏帝的软肋。”
&esp;&esp;云嫔眼中精光一闪:
&esp;&esp;“你是秦人?你为何会是秦人?”
&esp;&esp;扶苏编了个瞎话:
&esp;&esp;“我生母并非渊国人。”
&esp;&esp;云嫔恍然大悟:
&esp;&esp;“秦王布得一手好局!”
&esp;&esp;她现在彻底明白了。
&esp;&esp;秦王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应该不是为了给夏国送质子——往渊国王宫里安插了美貌的宫女,勾引夏帝生下四公子。
&esp;&esp;当时的打算或许是想扶四公子上位,借此掌控渊国内政。没想到夏国横插一脚,要求三国交出质子。
&esp;&esp;秦王干脆将计就计,让四公子入夏。因为他意识到,借夏国的手更容易达成四公子继位的目标,还能顺便探寻一下夏国机密。
&esp;&esp;夏帝这是被彻底算计进去了!
&esp;&esp;秦王手段如此了得,显然是一代英主,而且心怀天下。
&esp;&esp;说真的,云嫔是不看好夏国一统天下的。真能一统,至于拖这几十年一直空喊口号不动手?
&esp;&esp;而且之前夏国灭个海国,治理吸纳就费劲得不行。别不是有命灭三国,没命坐稳皇位治理好三国之地,最后反被死灰复燃的三国余孽覆灭吧?
&esp;&esp;和除了口嗨什么功绩都没拿出来的夏帝比起来,秦王至少积极布局了。
&esp;&esp;秦国的质子都敢在夏国皇宫里拉拢人了,这你敢信?也不知道是艺高人胆大,还是真有什么依仗,不怕她说出去。
&esp;&esp;纠结片刻,云嫔说道:
&esp;&esp;“别的我不能保证,但稍稍照顾一下十皇子等和夏帝死后帮你们收养十皇子,这个我可以答应。”
&esp;&esp;对她没有损失,要她做的事情也不多,她是可以接受这个合作的。
&esp;&esp;扶苏颔首:
&esp;&esp;“这样就足够了。”
&esp;&esp;他们的合作脆弱且隐晦,彼此都不需要对方做太多的事,准确来说只是在给对方留一条后路。
&esp;&esp;拉拢云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云嫔的父亲是帝师。
&esp;&esp;别看现在帝师人已经人走茶凉了,那是因为他们家里没出一个当官的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