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庄稼。一到丰收季,便托了亲戚朋友千里迢迢送来刚打的新米。
新米入锅,是任何精品大米都比不了的香气,这都是农人在土地上劳累一年后特意留给自家人的宝藏,旁人就是去村里挨家挨户打听也买不到。
随着白色的雾状蒸汽一块向上飘洒的,是米粒中饱满的稻谷香气,是被高温蒸煮出的晶莹米油。
一旦入口,便是刹那绽放的米香,无需等待回味便已经有了清冽的甜味,却又因为那稻穗的清香不至于过于甜腻。便是空口吃上一大碗,也会觉得意犹未尽。一碗新米饭便能充当一道菜。
只是,这样好的味道,自年迈的父母身躯长埋进那耕植了一辈子的泥土后,邓大爷就已经有好些年没再尝到了。
边上曾经让他牵肠挂肚无数次,哪怕因为肉丝绵密总是卡到假牙也依然钟情的卤鸭腿被无情地搁置到一边。
邓大爷一口接一口地吃着碗里的白米饭,同记忆里那味道相似的米香随着一次次的咀嚼在嘴里散开。
用珍珠米做好的大米饭米粒饱满,邓大爷的筷子没停,只是吃着吃着那混浊的眼睛里却升起了雾气。
“唉。”
邓大爷的速度不算慢,没过多久饭碗里的白米饭就被清了干净。
邓大爷端上饭碗,重新回了宋记的室内餐厅。
餐厅里陈亚文正收拾着客人用餐后的剩盘,顺带抹了抹桌子,正筹算着什么时候再叫号进来,便听到旁边一道声音叫她。
“小姑娘,麻烦你再帮我点下菜,我再要两碗米饭。”
陈亚文抬起头,便看见吧台前那位老大爷端着空碗冲她招手。
她立马回去位置,一边在收银系统上点击一边确认问道:“大爷,您确定再加两碗米饭吗,那之前点的卤菜能吃完吗,需不需要加个打包盒?”
邓大爷这会脸上的皱纹都有些柔和了,他笑着对陈亚文道:“好啊,那就再给我拿个打包盒吧,我一会打包带走,也不至于浪费。”
他接过陈亚文递来的另一个空饭碗,又问道:“打包盒用不用再加钱啊?”
陈亚文扯出小票和一个中号的包装盒递给付完款的邓大爷,摇了摇头:“不用加钱,您先用这个盒子吧,要是不够装的话可以再找我要,装好后再叫我,我给您加下封口贴和袋子,这样路上也不容易洒。”
邓大爷点了点头,这宋记做事倒是颇为妥帖。
寻常餐馆的打包盒有的象征性收个一块两块,过分些的五块十块也喊得出口——这种店他们自然是去了一次就不会再去了。
陈亚文瞧着离去的邓大爷又在边上打了两碗冒尖的米饭,也是不由得叹了叹气。
果然,她说得准没错!
就是会有顾客盯着她们宋记的米饭吃!就是连她自己也是百吃不厌,每顿饭都刹不住嘴。
现在店里备的米饭可都是宋老板亲自下厨,采购后的珍珠米还要在大盆里先浸泡上半个多小时。
寻常的大米虽然也可以通过精华萃取进行提纯,但由于表壳坚硬,数量繁多,处理起来太过费事。
宋晚秋寻了个窍门,让大米在蒸煮之前先提前浸泡,淘洗后将萃取粒子坠入清水中,以此来间接影响米饭的口感和味道。
浸泡后的大米充分吸收水分变软膨胀,煮熟后也会更加软糯香甜。适度软化后的表皮也更利于提纯。
大门外,被屋子里的卤香气吊成翘嘴的王若丹不顾形象地仰着下巴,对里头的叫号声翘首以盼。
“排着呢?”
刘玲单手挎着皮纹托特包,踩着低跟麂皮短靴远远瞧了过来就瞅见女儿这副啥样。
“妈,你可算来了!”
听到熟悉的声音,王若丹立马扭过头,抬起手招了招。
“行了,我看后面也排了有一串了,我先过去了,你一会进去就先找个座吧。”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