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一块两块地买,但耐不住买的人多,一天下来,除去成本,净赚的就有七八元钱,一天就赚了他八天的工资。
这让常明松尝到了赚钱的甜头,也渐渐养大了他的胃口,在去档口帮忙半个月后,他再次提出换个大一点的档口。
“现在的档口太小了,很多海鲜都放不下,品种也不够多,客户看我们没有,自然不跟我们买,要是把档口弄大了,一天下来,没准能赚翻倍!”
要是一天能赚十几二十元,那一个月就有五六百元,一年下来就有六七千的收入,不到两年时间就能当万元户!
“万元户”三个字犹如吊在驴前面的胡萝卜,让常明松心潮澎湃。
李兰之还是坚持要一步一步来,夫妻两人因此吵了起来,经过一翻激烈的口舌交锋后,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进入了夫妻冷战期,两人在档口你忙你的,我忙我的,谁也不跟谁说话。
章沁周末过来档口帮忙,很快就发现他们夫妻两人的不对劲,便问朱国文是怎么回事。
朱国文把夫妻两人的矛盾简单说了下,然后感慨万千道:“以前我觉得兰之姐性格太倔了,可这些日子相处下来,我发现兰之姐能力不在男人之下,不说其他人,就是我都未必有她这份耐心和韧性,反而是明松哥,以前觉得他很有本事,现在才发现他有些志大才疏,不过清官难断家务事,他们夫妻的事情,我们别插手。”
章沁本来就不是好管闲事的人,自然不会去插手,不过她猜想最终很有可能是李兰之妥协,就她对李兰之的了解,她心里肯定会因为常小满这事而对常明松心怀愧疚。
不等李兰之和常明松夫妻两人和好,领导的小儿子和儿媳妇两人就搬了进来。
一般人搬家后就算不请邻居吃饭,也会给邻居发一些糖果,但这对小夫妻好像不太懂得人情世故,也或许是不屑于跟他们这些平民邻居打交道,搬进来后一声招呼也没打。
平时撞见了也当做没看到人,轮到他们扫地搞卫生,也要三催四请才去搞,扫的地跟没扫一样,把朱六婶气得不行。
苏奶奶感慨道:“还是林老师在的最好,那时候我们一栋四户人家,邻里之间有说有笑、有商有量,哪像现在,搞得乌烟瘴气的。”
朱六婶点头:“可不嘛,现在的年轻人真不如我们那时候,回头我要找他父母好好说一说。”
朱六婶有事真的上,过了一阵子,常家对门的小年轻再见到人终于会开口叫人了,只是还是不爱跟大家打交道。
被章沁给猜中了,李兰之最终还是拗不过常明松,两人把小档口换成了大档口。
因为小档口租约还没到期,五十元押金被扣掉,李兰之为此很是肉疼。
市场好的位置不多,有好的位置早就被大家给租走了,留下的位置都是比较偏的,但常明松觉得酒香不怕巷子深,他们的鱼货和海鲜新鲜,价格又便宜,客户怎么会因为这几步路的距离就不来买?
开业第一个星期,生意很是火爆。
位置虽然有些偏,但因此有老客户,加上价格真的很优惠,客户之间口口相传,来买东西的客户络绎不绝,每天进货的三百多斤鱼货和海鲜不到七点就一售而空,净收入由之前的每天七八元到现在的十五六元,收入径直翻了一倍。
常明松兴奋得不行:“早就让你听我的,你要是肯听我的,早就发达了。
这人不能嘚瑟,一嘚瑟,老天爷很快就会让你明白什么叫乐极生悲。
这天凌晨,李兰之和常明松两人照旧一起去批发市场进货,常明松在挑选扇贝、海蟹、海蛎子和个礼等海鲜,王阔把李兰之叫到了一边说:“李姐,实在很抱歉,我没办法按照之前那样给你最优惠的价格。”
李兰之听到这话,心里咯噔一声:“王老板,可你之前明明答应我,我们这才换了大的档口,你现在搞这么一出,你让我生意还怎么做?”
王阔一脸抱歉道:“你们之前每天进货不到一百斤,即使我给你们的价格便宜,但对同行的影响也不算大,可现在不一样了,你们现在每天进货至少三百斤,把很多同行的客户都抢走了,跟我合作的鱼档老板知道我给你的价格后,都跟我抗议,要求我给他们同样的价格,要不然以后就不跟我进货,李姐你也知道,我家上下七口人都靠我一个人赚钱,我母亲最近又生病住院了,我实在是被逼得没有办法……对不起李姐,但请你体谅体谅一下我。”
李兰之愣住了,脸色顿时变得煞白。
她也想体谅啊,可他们那个档口那么偏,如果不是价格有优势,谁愿意跑到角落来跟他们买?
王阔说:“李姐你是我家小宝的大恩人,今天还是照最优惠的价格给你们,只是明天开始就得跟大家一样了。”
说完他转身忙活去了。
直到回到档口,忙完早市后,李兰之才跟常明松说了这事,常明松气得当场就要去找王阔算账,但被李兰之给拉住了。
“你现在去找他有什么用?万一把人得罪死了,回头我们还要不要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