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赵炎在师傅那处买了不少铁器农具回来,但质量参差不齐,趁着现下单子不多,早早打出一批好的挂上去,这样客人手一摸,耳朵一听便知铁器的质量如何。
“院子在后面,一间房,刚好我和阿炎住。”青木儿带着阿爹和玲儿湛儿进后院,“二万和钱师傅住另一个新院子,就在后面窄巷里,不远。”
周竹四下看了看,笑道:“这儿虽然没有家里大,不过看着也挺敞亮,那菜是新种的吧?”
“对,家里带来的菜籽都种上去了,阿炎弄了一排新的菜地,吃饭的人多,一排菜地不够。”青木儿说。
看完了后院,又回到铺子里,一众人在里头转悠,外边路过的人一看,以为这家生意极好,抬头一看是铁匠铺,想起家里要修缮的农具,脚步一转,进去询问了价格。
跟客人介绍铁器什么的赵有德和周竹都不懂,但他们看着二万和青木儿接待那么多客人,自然而然地也跟着一块儿招呼。
东行街无论什么时候都热闹,各家商铺传出的声音比别的街市大许多。
铁匠铺正式开张那日,尤其热闹。
赵有德天不亮就从客栈来铺子后院杀鸡,开张吉日得杀鸡上香祭拜财神爷和太上老君,供桌摆上供果,鞭炮一挂,齐活儿!
鞭炮还没点呢,铺子周围就停了一圈人,喜庆事儿大家都爱看。
鞭炮劈里啪啦一响,铁匠铺开张了!
围着的众人不约而同鼓起掌,彷佛这铺子是自家开的一般,各个乐呵呵。
赵炎偏过头看了一眼小夫郎,小夫郎眼眸里的笑意如烈日般耀眼,整个人洋溢着无尽喜悦。
“木儿,开张了。”
喧哗吵嚷中,这一声轻叹准确落入青木儿耳里,他转过头,眉眼弯弯地看着身旁的汉子,今日大吉,铺子里每个人头上都戴着喜庆的簪花。
这汉子头上也不例外,一朵火红的簪花簪在这高大汉子的发髻上,红红火火。
“真好,阿炎,我好开心。”青木儿的眉眼轻轻笑开,“每一日每一日都好开心。”
赵炎看着小夫郎应了一声,唇边带着化不开的浓浓笑意。
铁匠铺不同于别的商铺,吃食店肉铺粮铺为了吸引客人,头几天会搞些便宜价,铁器农具的价格低不了太多,铺子一开,全然不像别的商铺新开张那般挤得脚不沾地。
不过吉利日子,来问问价的人也很多,大家都想趁着刚开张的这日下个单,能少几文就少几文。
而且,打铁器,竟然送簪花?
铁器怎的还跟簪花配一起了?这还是头一回见,当真是稀奇啊!
“大红的簪花戴头上,沾沾喜气嘛不是!”
“瞧着还挺有意思啊!”
“伙计,你家可能打这么大的门环不?我想要雕虎头上去,可会雕?”
“自然可以,铺子的师傅手艺都好。”二万笑回:“您瞧瞧墙上挂的这一对如何?”
这人去看了一眼,又摸又敲,回道:“这确实不错啊,摸着挺重,这毛发刻得好极了!”
这一对是赵炎在师傅那边学艺时雕的,一直被师傅留着,要不是听说赵炎开铺子了,还不想给他带走呢。
“好好!就冲这重量,铁定不会差,我家来一对虎头门环,掌柜的记一下。”
青木儿笑应道:“好,您何时要?可要送上门去?铺子方圆五里均可送上门。”
“巧了,我家还正好在五里内,既如此我也懒得跑,您一个月内送到东二巷李宅就成。”
“记下了。”青木儿提笔写下,“一对虎头门环,拢共五两银子,需付一半定金。”
“成!”这人爽快,付了定金,领了两朵簪花,高高兴兴地走了。
铺子生意红火,后院的火灶一样红火,临近午时,周竹和玲儿湛儿一块儿把饭做了。
这是开张第一顿,理应吃得好些,祭拜的鸡混着芹菜一块儿炒了一大盘。
除了鸡肉,鱼肉,还有焖猪头肉,不光打铁事重活儿,招呼客人一样不轻松,务必让他们吃好喝好,才有力气继续干活儿。
浓浓的饭菜香从后院传来,饥肠辘辘的几人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就连客人闻到都说香,交了定金,急急忙忙回家吃饭去。
忙过了人多这一阵儿,铺子里的人轮流去吃饭,吃了饭歇一阵儿,赵炎和钱照继续打铁,二万和赵有德在门外吆喝,青木儿则是把今日的账全部记下。
周竹带着玲儿湛儿洗碗刷碗收拾灶台,每个人都有活儿干,每个人心里都踏踏实实。
咔嚓
开张半日, 账簿上记下最长的一单,排到了两月后。
趁着午后歇息时,青木儿和赵炎把排单整理了一下, 铺子仅有两个打铁师傅, 不合理的排单容易误工。
青木儿的字刚练不久, 账簿第一页时写得有些大还有点儿歪, 后面越写越顺畅, 歪扭的字掰正,显得账簿十分整洁。
耽美小说